定价:82装帧:精装
出品方:新行思页数:518丛书:詹姆斯·伍德作品集(新行思版)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私心之作
褒贬作品、臧否人物,犀利观点让人直呼过瘾
全新修订译本,逐字逐句打磨
………………
《破格》《不负责任的自我》和《小说机杼》的出版,使詹姆斯·伍德成为同时代批评家中的翘楚,继之而来的《私货》则证明,他不仅是犀利批判当代小说的冷面判官,也是一位善于发掘小说优点的欣赏者。
通过这25篇热情而闪耀的批评文章,作者不仅覆盖了诸如哈代、托尔斯泰、莱蒙托夫、埃德蒙 ·威尔逊这样的经典作家,也将自己对文学百科全书般的理解举重若轻地应用到对当代最重要作家如科马克·麦卡锡、伊恩·麦克尤恩、石黑一雄、V.S.奈保尔等人的分析上,甚至还收入一篇作者寄寓粉丝私心的乐评文章:致敬基斯·穆恩与消逝的鼓手之乐的篇目(曾被收录于《2011年度最佳音乐评论》)。评论乔治·奥威尔的文章(被克里斯托弗·希钦斯收入他编选的《2010年度美国最佳文选》),更深刻地追溯英国的历史与现实政治,呈现出作者罕有的视点。
《私货》呈现了一个更丰富、更复杂的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它对任何关注当代文学的人来说,都可算是不容错过的阅读经历。本版译文经过大量修改,面目一新。
………………
伍德是一位绝妙的批评家。他以无可比拟的生动来呈现作家是如何写作的。就像一位非常棒的老师亲临授课一般。
—— 威廉姆·莱斯,《标准晚报》
智识的迷眩、文学上的敏锐以及精神之严肃,他的文章于此所有当之无愧……伍德的写作如同梦境。
—— 丹尼尔·门德尔松,《纽约时报书评》
在这二十五篇文章中,伍德反复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作家超越他们自己的时刻,那些他们突破自己固有风格的时刻……这是小说的“私货”,而且伍德是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向导,他带领我们穿越这些时刻:博学又搞怪,同情又严厉。
只有部分被谈论的作家对读者来说是新的,但通过伍德的视角去观察,即使是最著名的小说也将卸下面具,在我们面前显得赤裸又陌生。
——罗伯特·道格拉斯-菲尔赫斯特(2013年布克奖评审),《卫报》
他不断将我们拉回契诃夫、托尔斯泰、福楼拜——那些经典的大师,伍德从没有失手过——源源不断的心理洞见。没有人比伍德更擅长警醒我们,去避免那些因过分熟悉而造成的迟钝,没有其他批评家比他离文本更近了……
但“私货”之所以突出是由于那些它没有囊括的内容,它没有导言。伍德并没有建立统一的主题……我们最持之以恒的批评家在改变,在他精心编织的论点里,他开始给读者留出了空间,这是一次全新的探险。
——帕卢·塞加尔,《纽约时报》
詹姆斯·伍德是一位优秀的复古者。他的作品让我们想起那个学术与进口理论统治批评界之前的时代,那时候平常人易懂的文字占支配地位。既有严肃性,又有可读性,伍德的批评方式对普通读者非常友好。
——皮特·卡蒂,英国《独立报》
《私货》作者简介
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1965年生,英国批评家、散文家、小说家,曾任《卫报》首席文学批评家、《新共和》资深编辑,现为《纽约客》专栏作家、哈佛大学文学教授,著有《破格》(1999)、《不信之书》(2004)、《不负责任的自我》(2004)、《小说 机杼》(2009)、《私货》(2013)、《最接近生活的事物》(2015)。
译者
冯晓初,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从事媒体行业,现居加拿大。
1 私货:向基斯·穆恩致敬
25 W.G. 塞巴尔德的《奥斯特利茨》
44 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
58 思考:诺曼·拉什
77 科马克·麦卡锡的《路》
99 埃德蒙·威尔逊
139 亚历山大·黑蒙
156 超越边界:作为后殖民小说的《尼德兰》
179 施害者和受伤者:V.S. 奈保尔
200 罗伯特·阿尔特和詹姆士国王钦定版《圣经》
224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250 玛丽莲·罗宾逊
264 莉迪亚·戴维斯
279 牵制:伊恩·麦克尤恩的创伤和操纵
297 理查德·耶茨
315 乔治·奥威尔:非常英国的革命
350 “高深莫测的!”(米哈伊尔·莱蒙托夫)
372 托马斯·哈代
395 杰夫·戴尔
409 保罗·奥斯特的浅薄
427 “被考察到疯狂的现实”: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446 伊斯梅尔·卡达莱
471 英式混乱:艾伦·霍林赫斯特
490 生活的白色机器:本·勒纳
501 给岳父的图书馆打包
517 致谢
詹姆斯·伍德作品集(新行思版)(共8册),这套丛书还有《破格》《最接近生活的事物》《纽约上州》《不信之书》《小说机杼》等。